不满4岁的小明就读于回龙观附近一家打工子弟幼儿园。据其母亲戴女士介绍,6月6日下午,她到幼儿园接小明时,发现孩子发烧,嘴里有小泡,并且手发红,当晚把其送到附近一家医院诊治。医生认为孩子无大碍,开了药让其回家。此后,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先后辗转5家医院,病情始终不见好转。前日,小明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抢救无效去世,医院确诊死因为手足口病。
.hzh {display: none; }
戴女士认为,她到每家医院都曾问孩子是否患了手足口病,但医院均未做出正确诊断,应该对孩子的死负有责任。
对此,最初接诊小明的安达医院表示,将调查孩子的原始病历,并询问当时接待医生提了什么建议,此后才能给出结果,但也有可能当时孩子症状比较复杂,导致难以作出判断。
其他几家医院均称,尚不了解情况,将进行调查。
孩子从幼儿园放学时发烧
5月中旬,小明和父母、爷爷奶奶从吉林老家来到北京,租住在回龙观云趣园小区两间地下室。
6月1日,戴女士将孩子送到回龙观城北交易市场附近的一家打工子弟幼儿园。“入园时孩子没有问题。”戴女士称,6月5日下午,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时,发现孩子发烧,幼儿园老师表示不知情。回到家里,她给小明量体温为38度。
戴女士称,当时她准备去给孩子买退烧药,但孩子的姨奶说,最近北京手足口病挺多的,建议送孩子去附近的安达医院看看。
家长疑手足口病未被确诊
当晚,小明被送到了安达医院。据戴女士介绍,当时小明的嘴里有小泡,手上红。她就问医生孩子是否患了手足口病,但医生告诉她可能是口腔溃疡,并叫孩子去验血。验完后,医生说小明不是手足口病,“没事儿”。
据病历显示,当时医生给小明开了“柴黄颗粒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”。
戴女士说,吃完药后,第二天小明没有再烧。可到了6月7日,小明又烧起来了,她再次带孩子去了安达医院。医生检查以后说孩子没事,给开了两天的点滴。当天,打完点滴后,他们就回了家。第二天,她再次抱小明去打点滴,但刚打了10分钟,小明就出现抽搐,抖得厉害,眼睛发直。“医生以为是过敏,停了点滴。”戴女士称,此时小明量体温38度,她问医生能否给孩子打退烧针,但医生说不到38.5度不能打退烧针,让她带孩子回家吃点退烧药,或者去别的医院看看。
辗转5医院抢救无效身亡
小明的爷爷介绍,6月8日晚,小明发烧仍未退,家人把其送到了回龙观的天使妇儿医院,该院医生看了一下孩子,说没有夜班医生,建议他们去附近的北郊医院。随后,戴女士和妹妹打车送孩子到了北郊医院。
戴女士称,她也问了北郊医院的医生孩子是不是手足口病,医生检查以后说“不是”,是因发烧引起抽搐,情况比较严重。跟着,大夫给孩子打了防抽搐的针,并让他们赶紧给急救中心打电话。不久,一辆999急救车赶到北郊医院,将小明送到了北医三院。
孩子父亲介绍,当时孩子一直抽搐,他们问急诊医生孩子是否有生命危险,医生说没有太大的问题,这个是正常反应。给孩子打了退烧针,输完液后,医生让先观察一阵,实在不行,就住院。但随后,他们联系该院住院部时,对方表示没有床位,建议他们去儿童医院。
戴女士称,6月9日凌晨1时,她带着小明打车到了儿童医院,因为很多人在排队,她对护士说,孩子发烧抽搐,嘴里有泡,不知是不是手足口病,能否给先看一下。“护士看了一眼孩子说不是,先排队去。然后告诉我该院也没有床位,要住院得等到白天。”戴女士随后把孩子带回了家。
6月9日早6时40分许,小明被送进了儿童医院的急救室。“此时,孩子已经昏迷。”戴女士说,8时30分左右,一名医生通知他们孩子患的是手足口病。下午1时左右,小明因抢救无效死亡。
戴女士说,前后4天,她带着孩子去了5家医院,几乎每次她都问医生孩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,可是没有一个医生或护士给她正确的答复。戴女士认为,这些医院对小明的死负有责任,如果医院能及时确诊并治疗,是可以避免孩子死亡的。
■ 回应
安达医院称将调查接诊医生
对此,昨日,安达医院办公室业务院长朱先生称,对小明家长反映的情况,他们目前还不清楚,将会对相关科室进行调查,“要看在该院就诊的原始病历,看用的什么药、就诊的时间、接诊的医生,才能调查清楚,给出结果。”他表示,将调查当时接待的医生,听听其当时提出了什么建议。但也有可能当时孩子症状比较复杂,导致难以作出判断。
朱先生同时表示,近期,医院已发了学习资料给各科室,强调预防手足口病。如果遇到比较典型的病例,有发烧情况,该院不能确诊的,可转至其他医院。
对于家属所说的该院接诊医生告知不到38.5度不能打退烧针,朱院长说,高烧不能用38.5度为标准,要看什么病情。
昨日下午,记者也分别致电北医三院、市儿童医院、北郊医院等单位,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还不知道相关情况,将在调查清楚以后给出答复。
■ 善后
幼儿园停课 居民楼消毒
孩子所在幼儿园园长梁老师称,小明6月1日入园,当时家属带的医疗本显示孩子身体没有问题。6月4日早晨,小明妈妈打来电话,说孩子有点感冒,请假一天。第二天早晨不到6时30分,小明就被妈妈送来了,“我还问他妈‘孩子不是感冒了吗’,他妈说‘没事了’”。6月7日早晨,老师见小明没来,就给他妈打电话,“可因为他们家住地下室,电话无法接通。”
梁老师表示,该幼儿园2007年开办,目前园里的孩子不到50人,园里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做三次检查,晨午检各一次,下午4时30分开饭前还有一次,截至6月8日,孩子体温都正常。梁老师说,得知小明出事后,目前,幼儿园已经停课。
昨日,昌平区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称,该中心对戴女士家所住的居民楼进行了整栋消毒,并对楼内14岁以下的十几个孩子进行登记,要求观察10天。
■ 逝者
“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”
“孩子,再过两个月你就要过生日了,爷爷再不能给你买心爱的小汽车了。”昨日,在租住的地下室里,小明的爷爷抱着一堆他生前喜欢玩的小汽车痛哭。
“每天见到我,都会跟我说‘叔叔再见’”,地下室管理人员蓝先生说,小明可爱、听话,嘴还特别甜,见到年龄大的就喊“爷爷、奶奶”,遇到年轻的便叫“叔叔、阿姨”。
小明的姨奶说,孩子虽然小,却懂得为大人着想,对人又有礼貌。虽然刚来半个月,可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好。
“懂事得都让人心疼,”小明所在幼儿园的园长梁老师介绍,入园当天,小明被妈妈送到幼儿园门口,和妈妈道别时,孩子虽然也有点哭哭啼啼,可看到妈妈三步一回头的样子,“他就说妈妈你走吧,我跟老师上楼。”
梁老师还说,别的孩子新入园时至少得哄一星期,小明却没有,和别的小朋友很快就玩到一块儿去了。
昨日,小明的妈妈戴女士说,在医院里,医生要给他打针,尽管他害怕,可是一点也没闹,只是轻轻地告诉护士“阿姨,能轻点吗?我怕疼。”戴女士说,现在她耳边还总是响起这句话,她实在无法相信孩子就这么走了。
扩展阅读:
一、手足口病的并发症
通常不严重。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。手足口病通常在7-10天内痊愈。并发症不常见。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,其症状是发热、头痛、颈直或背痛。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:心肌炎、脑炎或脑膜炎、肺炎、肺水肿、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、过敏性紫癜等,多发生于发病后2~5 天,如不及时治疗,可能致命。死亡率极低,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。
二、手足口病的检查
1.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,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。
2. 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氣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AST)、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升高,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(cTnI)和血糖升高。
3.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、血氧饱和度下降,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酸中毒。
4.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,压力增高,细胞计数增多(以单核细胞为主),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,糖和氯化物正常。
5. 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、气道分泌物、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CoxA16、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可以确诊。
6. 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、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亦可确诊。
7. 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,网格状、斑片状阴影,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
8. 磁共振检査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见以脑干、脊髓灰质损害为主的异常改变。
三、手足口病的概述
手足口病(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)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好发于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、疱疹,重者可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。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。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,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