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足口 > 正文

孩子入园后要注意什么

孩子入园后要注意什么?孩子上幼儿园会接触到很多新事物,新朋友也会学到很多东西。这段时间,父母要珍惜对宝宝的早期教育。孩子入园后要注意什么?

孩子入园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 幼儿园 家长 第1张

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,并不是均衡发展的,在某些方面发展很快,但在某些方面却比较落后。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后,与其他同学相比,在某些方面出现落后现象时,家长应及早请心理专家分析诊断和矫正,从目前的心理问题上注意不要成为未来的心理障碍。

在幼儿园阶段,有些孩子聪明大胆活泼,上课坐不住,容易激动,不听老师指挥,想干什么,经常自己跑来跑去,白天睡不好,不能和孩子们合作,经常惹人生气的孩子,平衡能力,注意力你需要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加强训练。例如,玩登山、滑梯、平衡木、秋千和旋转的游戏。但是请不要玩蹦床。越弹越容易攻击别人。

课堂上坐着,孩子们也可以玩,但如果有动作迟缓、反应迟缓、敏感、胆小、心重的孩子,就需要进行提高本体感、动作协调性的训练。

例如,球拍球、跳绳、游泳、接球等手的协调训练。

有的孩子上课很好,学习也很快,和孩子们合作也没关系,但是脾气急躁,胆小,阴暗,容易粘在一起,容易哭,忍耐力差,不能接受失败、挫折和痛苦,很任性。这样的孩子需要训练来提高触觉、情绪稳定性和心理承受力。游泳、玩水、玩沙子、爬山、接触皮肤训练。

有些孩子需要进行大脑和听觉、口腔肌、声带、思维中枢的协调训练,比如语言发育迟缓、语言使用迟缓、语言使用紊乱、口吃、表达紊乱、自言自语、无法与人交流等。协调性低的孩子要注意语言发育问题、尿床、动作迟缓、自觉性下降等。比如让孩子大声哭、啃硬、用奶嘴喝水、打球、滑滑梯、跳绳等活动。

有些孩子在家里很健康,但是在幼儿园里怕生胆小紧张,不想离开父母,不喜欢说话,不跟孩子们玩,当然也不能跟老师学习。这类儿童需要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,需要加强协调性训练。因为协调性训练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。蹦床、跳绳、角球、滑梯等训练。

自闭症、智力发育迟缓、多动症、抽吸症等其他特殊问题也需要通过训练来解决。因为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不能用药物解决。

当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优点感到自豪时,特别关注不足的方面,及早加强训练及早使孩子全面综合发展。

迎接孩子的时候是“五要”和“五忌”

“走路回家。”

孩子刚入园,离开家人一整天,见到家人就会“撒娇”。父母在接孩子时,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,但要注意孩子坚持自己走路回家。另一方面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自己步行回家,另一方面,坚持让孩子自己回家,也是孩子成长的心理暗示,这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。

“保持平静”

孩子入园是家庭的大事。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,有很多不习惯的表现,这很正常。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。建议家长或朋友接孩子回家后,尽量保持家中昔日的平静气氛,不要过分强调孩子对入园问题的关注,以免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。家长的平静态度是孩子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。

“分享幸福”

当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时,会有一点心理压力。减轻压力的最好方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。孩子回家后,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回忆起幼儿园一天的快乐。例如,你知道哪个同伴?老师带你们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……成年人以平静而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,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,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。

“积极交流”

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,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。谈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,谈论他认识的新朋友,给孩子讲喜欢的故事,和孩子玩开心的游戏……这些都是必要的。

“积极配合”

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有很多不同,家长要积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、游戏、学习情况,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,积极配合幼儿园。要让孩子坚持与幼儿园“一致”、“一贯”的要求。

“五忌”

停止“用甜水等待”

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在接孩子的时候带着甜饮料,害怕孩子在幼儿园缺水。其实,每天“甜水等着”,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,而且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健康。提倡孩子喝白开水。因为白开水没有饮料,所以含有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。

二忌“刨根”

如果孩子整天离开,家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接孩子回家后,全家围着孩子问这问那,不仅会让孩子厌烦,还会加强孩子入园的“不习惯”。由于孩子的情绪受客观环境的影响,成年人的紧张和异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,给孩子带来不安感。

三忌“转入放任”

孩子心情不好的话,经常会发泄莫名其妙的愤怒。刚入园的孩子也会“撒娇”和“摆弄”。此时,家长不应以同情的态度对待,而应以转移的方式排解孩子的不适,避免“放任”孩子。

四忌“零食补偿”

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下,就回家把各种零食放在孩子面前挑选。事实上,这样做会促使孩子晚饭吃得更仔细。因为每天都用零食补充,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吃晚饭时“留有富余”。时间长了,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。

五忌“偏信”

家长对刚入园的孩子有点不安,会问孩子很多问题。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往往会混淆想象和现实,所以他们会给出与事实不同的答案。例如,当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,他常说“被○○打了”,遇到这种情况时,家长不要有“偏颇的看法”。另外,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,就像大人问“今天尿裤子了吗?”一样,容易回答问题的最后。孩子说:“我尿裤子了。”。q:“你吃饱了吗?”答:“我不吃饱。”由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,客观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,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

卫生注意事项

1、幼儿直系亲属患有肝炎等传染病,可通知老师,保留入园,经检查确认无感染后入园。

2、发现有病及时治疗,痊愈后方可入园。幼儿有过敏史、抽查史及其他病史的,向幼儿园说明清楚,隐瞒必须记录的病史,导致不良后果的,责任自负。

3、幼儿来园前若发现身体不适(如家中已出现发热、呕吐、绞痛,曾服过药,且到医院接受治疗需服药)早上检查时与本班老师详细介绍情况,了解幼儿病情、必须说明服药情况和服药要求。幼儿持药入园,家长应与班上教师说明直接服用方式,持药登记。

4、幼儿入园时若发现身体不适,由家长带到医院治疗或留在园中观察。待园观察时,家长应主动打电话与园方取得联系,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。

5、幼儿发热38度以上、缝针、骨折未治愈、哮喘发作期、感染未治愈的全期不能入园的,不得入园。

6、父母发现子女患传染病(手足口、菌痢、腮腺炎、肝炎、湿疹、红眼病等症状),及时联系本园,全部按照疫站儿保规定隔离,便于全园预防工作。

7、本园每天为孩子合理饮食,非常注重健康和营养!不要带其他种类的零食,以免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。

8、幼儿每年体检一次,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。

家长行为注意事项

1、家长出入幼儿园要注意仪容,言行要有礼貌,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。

2、爱护园内设施,维护园内环境卫生,不吸烟、不吐痰、不乱扔废纸。

相关文章:

  • 宝宝老是耸肩什么原因?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孩子发烧怎么正确测量孩子体温 孩子发烧多少度算高烧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手足口病严重吗?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冬天孩子生病的原因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春天幼儿防病小知识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严防手足口病,卫生预防要先行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宝宝手足口病如何预防?小心宝宝别“中招”了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六个技巧让轻松照顾好手足口病宝宝2023-03-10 14:21:17
  • 发表评论

    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