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致淋巴结增大的病因很多,常见的有感染、肿瘤、反应性增生等,其中还有很多小病因,需要进行专门检查最终确定,如何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制定正确的方案。
一:局灶性淋巴结肿大
1:非特异性淋巴结炎:局部感染,急性炎症初期淋巴结柔软,压痛,表面平滑无粘连。慢性炎症淋巴结硬,最终可缩小或消失
2:淋巴结结核:多发于颈部,质地较硬,相互粘连或与组织粘连发生干酪样坏死可触及波动感。晚期破损后形成瘘管,愈合后可形成瘢痕
3: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:质地坚硬,表面光滑或突起,与周围组织粘连,不易推进,一般无压痛。
二:全身性淋巴结肿大
淋巴结肿大累及全身,大小参差不齐,无粘连。急性、慢性淋巴瘤、传单、淋巴瘤,见于各急性、慢性白血病。
淋巴结内含有大量用于吞噬病原物质的细胞,是身体的重要免疫器官。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很小,不易触摸,但身体某个部位发生感染,当细菌随淋巴液通过淋巴结时,使其相应的淋巴结群出现肿痛。当身体患恶性肿瘤时,也沿淋巴管转移,停留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,使淋巴结肿大。
如果发现肿胀的淋巴结超过大豆大小,或呈单一或串联状,或触摸时孩子哭闹或疼痛,家长应予以重视。由于这是小儿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,常见疾病有以下四种:
慢性局部炎症,如口腔内扁桃体炎、牙周炎、脂漏性皮炎、中耳炎等都会引起下颌、耳后淋巴结肿大。肿胀的淋巴结性质比较柔软,活动度好,一般随着炎症的消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。
感染症及全身感染,如麻疹、水痘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全身慢性感染,此时全身各浅表部位均可触及肿胀的淋巴结。
结核性炎症感染结核杆菌后,小儿也有颈、耳后、下颌淋巴结肿大疼痛,同时可伴有低热、盗汗、消瘦等症状。
恶性肿瘤淋巴瘤淋巴结肿胀多见于颈部。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肿瘤。白血病淋巴结肿大为全身性,但以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最为明显。除淋巴结瘤较大外,患者还有贫血、持续发热,血液、骨髓中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