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冬天,父母的心都碎了,每天都在心里默读:“千万不要生病,千万不要生病……”。
衣物增减、按时补水、营养均衡、适度运动,一点也不能马虎。可是孩子从幼儿园回家,状态不好啊。摸了一下果然发烧了。
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全,在同一环境内,儿童易受病原菌侵染。
这几个冬天多发的传染病,如果发现孩子有患病症状,请马上请假在家休息,不要犹豫。
01、病毒性肠炎
到了秋冬,轮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同时袭来,患肠炎的孩子明显增多。
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,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。
发病症状
罗塔病毒:大便为清水样或卵花汤样,常伴有便量多、水分多、次数多、发热、呕吐等症状。
诺瓦克病毒: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部分儿童出现肌肉疼痛、四肢无力等症状。
传播路径
诺瓦克病毒或洛塔病毒随患者粪便、吐物排出,可在污水、垃圾和食物中存活较长时间。
如果孩子接触病人的吐物或粪便,或者吃或喝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,他们可能会感染并生病。
如何治疗
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我限制性疾病,目前也没有特效药,可以对症治疗。
防止脱水是最重要的一点,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第三代补液盐,按照说明书的稀释方法,少量多次服用。
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服用锌10-14天,6个月以下的孩子10mg/天,6个月以上的孩子20mg/天。
锌补充剂可以降低儿童腹泻程度和复发概率,缩短腹泻时间,减少危重病例比例。
病中护理
孩子拉肚子的时候不要绝食,少吃点饭就好了。同时引导孩子定时排便。
如果孩子在4小时内没有排尿,哭哭啼啼少泪,口腔干燥等情况,请到医院就诊。
儿童腹泻后服用配方粉或牛奶,可出现腹痛、胀满等症状,并可能继发乳糖不耐症。
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吃母乳;牛奶喂养的儿童暂时食用无乳糖奶粉;添加了补品的孩子用酸奶和奶酪等代替普通的牛奶吃。
预防对策
不要让孩子吃生冷的食物,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;吃蔬果前要彻底清洗,不要喝生水。
病毒多发时期,控制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,避免交叉感染;注意个人卫生,饭前、便后勤洗手。
孩子呕吐后,家长应立即用消毒剂清洁,清理时应带上手套,以免感染。
02、手足口病
冬天不需要预防手足口吗?错了!特别是家里有5岁以下的孩子!
儿童患手足口病,多自愈,无需特殊治疗,个别重症患儿需要治疗。
如果父母无视严重的信号而推迟治疗时机,患者很有可能死亡。
发病症状
患手足口疾病,口腔、手、脚等粘膜,皮肤出现红疹和水疱样皮疹,伴有发热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状。
如果孩子因高烧手掌或脚心周围出现红疹,如果口腔中有疱疹或溃疡,很可能是手足口疾病。
判断病情
从孩子的精神状态初步判断病情,如果孩子身体健康,即使发高烧也不严重。
如果孩子异常烦躁、安静、持续呕吐、四肢无力或睡前反复出现令人吃惊的反射动作,说明病情较重,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父母也不要过于恐慌。引起手足口疾病的所有病毒中,只有EV71感染比较严重,但发生概率很低。
儿童发热24小时后采血进行EV71-IgM抗体快速检测,1-2小时即可得出结果。
如何治疗
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症,使用抗生素没有疗效。
儿童患手足口病后,主要采取退烧、多喝水、按时排便等对症疗法。
病中护理
孩子的精神状态不错,可以在家里观察和护理,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。
孩子生病期间很难进食,父母可以提供牛奶、白水(有清洁口咽部的效果)等冷的食物和柔软的食物。
预防对策
手足口病是疱疹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,感染源为携带病毒的成人或儿童。
父母喉咙不舒服可能是疱疹病毒感染。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用淡盐水漱口,然后再接触孩子。
如果孩子患了手足口病,一定要在家休息,不要去公共场所或幼儿园。
03、流行性腮腺炎
腮腺炎似乎并不严重,但治疗时间推迟可能会出现脑膜炎、睾丸炎、卵巢炎等并发症。
随着孩子的长大,并发症越来越严重。
感染途径
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唾液、飞沫传播,可能当面感染,多见于2~10岁儿童。
疾病的症状
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腮腺肿胀,还出现发热、食欲下降、腺体肿大等症状。
伴有呕吐、抽搐、乏力等症状或闹头痛、腹痛、睾丸疼痛时,家长应充分重视,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。
如何治疗
抗生素不能消灭腮腺炎病毒,腮腺炎需要自我抵抗的过程,药物治疗是由腮腺炎引起的并发症。
孩子患急性腮腺炎时,身体处于高烧状态,此时不要发烧。慢性炎症可以保暖,不发烧的时候保暖会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,肿胀会变好。
如果孩子不耐高烧或疼痛,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和镇痛剂。
病中护理
如果孩子得了腮腺炎,一定要和健康的孩子隔离,避免传染。
孩子生病期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很弱,所以孩子要充分休息,不要因疲劳而引起并发症。
给孩子准备容易咀嚼的清爽食物,同时多喝水。
预防对策
接种麻风病三联疫苗(MMR)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,第一剂的接种时间可在12~15个月时,第二剂的接种时间可在4~6岁时。
虽然MMR疫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,但引起严重伤害的风险极小。无论发现孩子的任何异常,家长都不要过于恐慌,要及时就医,正确护理。
04、猩红热
猩红热是由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,冬春比较多见,主要发病者为1~10岁儿童。
儿童出现严重猩红热,且得不到有效治疗,可引起中耳炎、鼻窦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。
发病症状
全身皮疹和舌头的异常变化是红热的典型症状。
发病初期:儿童出现发热、咽喉红肿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且舌白(草莓舌)
发病中期:发热24小时后开始出疹(突出皮肤表面,手感粗糙,按压手指后褪色),从耳后、颈上胸,然后迅速扩展至全身,白莓舌为红草莓舌。
发病后期:出疹35天后,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脱皮、脱屑。
如果孩子涉嫌感染猩红热,尤其是出现高烧、舌头发红等症状,家长应立即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。
传播路径
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(咳嗽、呼吸、打喷嚏、交谈)传播,如果孩子近距离接触病人吃的食物或用过的东西也可能感染。
治疗方法
口服青霉素是首选,一定要按照疗程服用抗生素,至少服用7天,最好达到10天。
病中护理
如果孩子感染了猩红热,家长可以提供大量维生素丰富、易消化、对喉咙刺激小的食物。
预防措施
控制感染源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。孩子感染了猩红热,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。
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而锻炼身体,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最有利方法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