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水痘 > 正文

小学秋季防病小知识

1.学校应如何预防秋冬传染病

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

小学秋季防病小知识 传染病 呼吸道 秋季 第1张

1、流感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鼻涕、咽痛、干咳、全身肌肉、关节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~4天。患者和隐感染者为主要感染源,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。

2、脑部流动

流动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,传染性强,发病初期类似感冒,病原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,有嗜睡、颈部强直、喷雾样呕吐叶和昏迷休克等严重症状,感染源主要为病人或带菌者,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好发于小年龄层的儿童。

3、水痘

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典型临床表现为中低等发热,随即大量出现红斑丘疹,迅速发展成清明的卵园形小水疱,24h后水疱混浊,后从中心缩小,迅速结痂,一般7-10天即可治愈,感染源主要为患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感染和接触感染,儿童常见。

4、流行性腮腺炎

下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,一般在2周左右治愈。典型症状为发热、腮腺肿痛,感染源为腮腺炎患者或隐感染者,病毒经飞沫感染健康人群,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。

5、诺瓦克病毒感染

诺瓦克病毒感染性强,以恶心、呕吐为主,部分伴有腹痛、腹泻,基本无发热。有毒者和轻喷洒病例是主要感染源,可通过受污染水源、食品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,学龄儿童和成人易感,大部分患者13天好转。

预防措施

1、合理饮食,增加营养,多喝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,避免过劳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2、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和物表,避免与他人共用杯子、餐具、毛巾等。

3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洗手,不喝生水,不吃不干净的食物,不用脏毛巾擦手,多喝水,多吃蔬菜水果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
4、学校加强晨检,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,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,同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,治愈后可返回学校上课。

5、隔离患者也需注意:住所应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在家期间尽量避免与家人近距离接触,外出公共场合应戴口罩。使用独立的餐饮用具,远离厨房,请勿加工处理食品。安排独立的厕所。

6、积极接种相关传染病疫苗。

2.秋季疾病预防知识

秋季气温变化较大,初秋气温偏高,既是“残暑”日又多雨,多发肠道感染症、虫媒感染症,甚至可能爆发流行。到了晚秋,气温逐渐下降,风大而干燥,此时是呼吸道感染症的多发期。

因此,秋季加强传染病防治,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一般秋天常见的感染症分为肠道感染症、呼吸道感染症、虫媒感染症三类。

常见的肠道感染病有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。这种传染病通过“粪-口”途径传播,是一种“吃”传染病,通常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手、饮用水、餐具或食物等,未经适当处理,吃走后发病。

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症有流感、雷吉奥内拉症、肺结核等。这些感染症通过呼吸道传播,“被吸入的感染症。

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,或者通过灰尘中的细菌和病毒的飞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发病。常见的虫介质感染症有乙脑、疟疾、登革热、流行性出血热等。

这种传染病是通过蚊虫、螨虫、螨虫、跳蚤等昆虫媒介对人体进行叮咬传播的“叮咬传播”传染病,昆虫首先叮咬患者,然后叮咬健康人,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播到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。秋天是夏冬之间,所以夏天和冬天的传染病可能发生在秋天,请不要疏忽大意。

特别是肠道感染症,例如霍乱、伤寒、细菌性

4、肠道感染的一般症状,发病急、腹痛、腹泻、排稀便达每日10次以上,次脓血便,偶尔伴有轻度发热,四肢无力。严重的有恶心、呕吐、脱水等症状。

5、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:发现患者或可疑患者,及时报告医务室,进行早期隔离、早期治疗。

3.小学生冬季常见病、传染病防治知识

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、流感、麻疹、水痘、风疹、腮腺炎等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:

1、不感冒。当人体变冷时,呼吸道血管收缩,血液供应减少,局部抵抗力下降,病毒容易侵入。

2、净化环境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应及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阳光照射室内。也可以用醋熏蒸房间。

3、注意生活规律,确保充足睡眠。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,调节人体的各种功能,提高免疫力。

4、增加营养。补充营养,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

5、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血液循环,提高免疫力。

6、注重卫生。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。

7、免疫预防。在流行季节前,可以进行流感、肺炎、麻疹、脑流动等疫苗的预防接种。

8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出现呼吸道症状的,要及时就医,千万不要不当,自己乱吃药。

4.秋季防病有哪些养生小常识

1、调理脾胃

立秋之后要尽量避免吃冷的食物和大量的水果。尤其是脾胃虚寒者应谨慎。夏秋之交,调理脾胃,要侧重清热、健脾,少吃、吃好、嫩开胃,方便消化食物。

少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,秋天烹调一定要注意把胃里的火弄出来,让体内的湿热邪从小便排出,等胃火退了再补充。

4、预防感冒

秋天感冒增多,预防感冒,首先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。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。其次,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一般以25度至27度为最好。秋季是疾病高发期,遇到疾病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。

5、慎食水果

夏季食用大量水果不会引起脾胃疫病,但会降低胃肠抗病力,入秋后食用大量水果,势必使脾阳湿邪受损,脾阳不振运水湿,会发生腹泻、腹泻、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。

因此,秋季应少吃水果,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。

2、皮肤病预防

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皮肤湿润,注意居室卫生,保持清洁,饮食平衡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遇到过敏情况要及时寻找过敏原。

3、骨性关节炎的预防

注意防寒保温,均衡饮食,补充钙、维生素。此外,补充软骨营养,抑制和消除骨关节炎症,提高关节和机体免疫力,避免过度活动使关节疲劳,多采取散步、太极拳等运动,用热水泡脚。

扩展:

适合秋天的食品如下。

百合:具有补肺、润肺、清心安神、消除疲劳和干燥止咳的作用。

山药:其特点是补而不滞,不热不燥,男女老少,有病无病,体健体弱,都适合食用。

白扁豆:初秋,用白扁豆煮粥或烧汤喝,可以解暑解暑,健胃,提高食欲。

莲藕:生莲藕可以冷热生津止渴;熟藕能健脾、开胃活血。有这样一种说法:“热天容易生藕,秋天凉爽宜熟藕,生食鲜嫩,熟成结实易老。”。

黄鳝:入秋吃黄鳝,不仅补益力强,对人体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黄鳝烧段、黄鳝清煮、黄鳝炒丝、黄鳝粥等都是可行的。

板栗:具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壮骨的作用。

胡桃:肾固精,既能补温肺定喘,又能益气养血,干燥润肠。

花生:晚秋花生成熟,用新鲜花生仁研泡煮汤、煮水吃,不宜炒着吃。

红枣:秋季食用红枣,是一种滋阴润燥、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,如可与银耳、百合、山药联合煮食,效果更佳。

苦瓜:苦瓜具有去热、解毒、明目、补气、益精的作用。

莲藕:莲藕味甘,性平,有消炎祛瘀、退热解干、止咳祛痰之功效

此外,秋季适宜食用梨、黑鲔、海蛰、胡萝卜、荠菜、姬松茸、海带、番茄、兔肉,补充适宜使用黄芪、人参、沙参、枸杞籽、喀什等。
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秋季养生

相关文章:

  • 冬天孩子生病的原因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手抄报香(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手抄报样本)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幼儿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反思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预防传染性疾病小知识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冬季将流感家族拒之门外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秋季皮肤病高发原因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春季如何预防传染病,家长如何预防小孩手足口病?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春季需注意预防狂犬病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2023-03-17 17:15:07
  • 发表评论

    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