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一、足底疣的原因 二、足底疣的鉴别诊断 三、足底疣的治疗误区足底疣的原因
1、足底疣的原因
中医:足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失和,腠理不密,复感外邪,凝聚肌肤,或因怒动肝火,肝旺血燥,筋脉不荣,以致气血凝滞,加之足底部受压及摩擦,而发生皮疹。
西医:现代医学认为跖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(HPV)所引起。是寻常疣的一种。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(亦有自身接触),外伤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重要原因;人类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皮肤的细小破损而直接接种并传染,因此皮损越来越多,再加上足部每天受力和鞋的摩擦,从而加重病情,使治疗起来难度加大。
2、足底疣的临床表现
可自觉疼痛,也可无任何症状;
皮损为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,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,削去表面角质层,其下有疏松角质软芯,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外渗凝固而形成的小黑点。若含有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。
好发于足跟、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。
3、足底疣中医治疗
全身治疗
中医中药以养血平肝、活血通络、调和气血,活血解毒,软坚为治疗法则。
外治法:千金散局部外敷;乌梅肉置盐水中浸泡一昼夜,捣为泥状,每次少许敷患处;木贼、香附、板蓝根、乌梅、威灵仙、大青叶,煎水浸泡患部。每日1剂,可复渣再煎,每剂浸泡2~3次,每次30分钟。
点涂疣体,再用胶布封包。
足底疣的鉴别诊断
1、鸡眼
鸡眼是由于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,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。紧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受压部位的角层增厚,且向内推进,成为顶端向内的圆锥形角质物。
鸡眼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局限性角质增生,针头至蚕豆大小,呈淡黄或深黄色,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,境界清楚,中心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。因角质栓尖端刺激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,站立或行走时引起疼痛。鸡眼好发于足跖前中部第3跖骨头处、砪趾胫侧缘,也见于小趾及第2趾趾背或趾间等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。
2、胼胝
胼胝俗称“老茧”,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、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。
胼胝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迫、摩擦发生的硬而平滑的角质增厚,是皮肤对长期机械性摩擦的一种反射性保护性反应,一般不影响健康和劳动。皮疹为一局限性的角质板,呈蜡黄色,中央较厚,边缘较薄,境界不清,触之较硬。表面皮纹清晰可见,局部汗液分泌减少,感觉迟钝。发病较缓,多无自觉症状。严重者有压痛。
足底疣的治疗误区
误区一:无需治疗,自行消退
跖疣病程久,且很容易在一些外界因素如抠抓、摩擦等刺激下自体传染,跖疣越长越多,造成了治疗的不便。
误区二:强性、见效快药物“点”掉疣
目前市面上出现很多外用药物,主要是通过药物涂在患处,使疣体脱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,此类药物作用效果强,见效快,但是大多含有较强的腐蚀成分,尽管能杀灭部分致病菌,但也对皮肤组织造成很大的损伤,严重者甚至留下疤痕。
误区三:江湖偏方,听信尝试
专家提醒广大跖疣患者,江湖偏方不可信,其未经临床医学证实,且一些药用成分毒性很大,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,还可适得其反。
误区四:依赖“外部”治疗
跖疣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,因此,即便将疣体消褪也难以根治跖疣,复发与药物的重复使用造成药物依赖性或病毒抗药性,这也是很多跖疣患者在多次使用药物后就不再起作用的原因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